決戰王妃,譯後



譯者化名:張靜惟
臺大外文系畢業。天熱趴著,天冷窩著,嗜好是深情的凝望。從事翻譯工作六年。 

唉,當初接下續翻第四、五集的重責大任,心裡實在七上八下的。花了幾個晚上研究前三集的筆調、字詞搭配和節奏,了解人物個性、關係,並且快速地培養少女心,毫無節制地吃甜點,上街逛街,練習大聲吶喊「真的~~~~~~」。

暫時過了一關,面前又是另一關。

第四集翻完之後,中間事隔好幾個月,等到再次翻譯起第五集時,其實一度懷疑自己辦不到了。暫別伊德琳這角色一段時間之後,她感覺離我好遠、好陌生。但最後最後,我還是一面抱著頭、一面打滾,咬牙生下了完結篇。

翻完以後好想洗泡泡浴。嗯?我抒壓用的芳香精油在哪?(瞇眼)

總之,我也要感謝編輯相挺,讓我算是順利陪著伊德琳長大。作者在第四集塑造角色時有意把她形塑成任性的孩子,有時實在是很不捨,心裡一直OS:「不要這樣,這樣會被讀者討厭!小伊~~~~」可是能怎麼辦呢?她就是伊德琳啊。身為準女王的她必須時時保護著自己,也因此在身邊築了面牆,不容易敞開心房。十八歲的她也從來沒出過皇宮,行為莽撞,也不夠善解人意。不過回過頭來,她仍然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孩,認真地以自己的角度理解著世界。

伊德琳確確實實繼承了母親所有美好的特質。

還記得那天,第四集譯完時,編輯寫信來問我說,那你的譯者簡介要怎麼辦。我左思右想,唉唷,怎麼辦,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怎麼辦。最後,靈機一動,這份簡介就獻給在草地上和我奔跑的可愛朋友。她也是我心目中的白雪女王。

曾經有個朋友問我,少女們如果知道自己看的書是個大叔翻的,該不會崩潰吧?(我:是型男大叔!友:你好意思說……)雖然當下覺得,啊,好像真的會有點衝擊啊,真對不起。但後來覺得,這也是翻譯中常見的事,文字的氣質絕對可以經由人重新塑造。如果這套書角色因此鮮活起來的話,我心裡只有感恩。


無賴短篇:孩子

隔著距離的傷害,不是傷害。因為我們只要別開頭,另一頭微風迎面吹拂,藍天碧草,水秀山青,就算身後血流成河,屍首成山,蠅飛薨薨,我們仍覺得美好,覺得心安理得。

幾年後見到她,她瘦了。原本圓潤的手臂變得細瘦,拿起手杯像竹節蟲前行,緩慢而優雅。她的臉尖了,身形娉婷,以現在的美學而言,她算變美了。她身著高腰裙,無袖短上衣,頭髮盤起,露出一張白淨的臉。她如常素雅恬淡,走在悶熱的街道,像一道清風。熟稔話術的我,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說她美了。

但她變了。她聽了也不怎麼笑,從包包中拿出一張薄薄的相片。她動作變沉了,彷彿照片承載著靈魂,而照片確實是個沉重的靈魂。「你的孩子。」她說。

「我的?」我傻了,笑了。「不可能啊。」

「真的。」

「我沒有跟妳……那個啊。」我簡直啼笑皆非。

她沒多說什麼,喝了口水。我等她開口。「你聽我說……」這時,我轉念一想,我幹嘛聽她說啊。「誒,」我打斷她。「我忽然想到有個急事。」(我知道很爛)「但我要走了。再約喔。」然後我轉身就走去櫃台,走到一半才想到我們連東西都還沒點。

「你就這樣拋下你的孩子嗎?」她淚眼汪汪地在店內大喊。哇靠,真的遇到瘋婆子了。還好,眾人皆醉我獨醒,別人笑我太瘋癲,哥跟妳拼了。「他不是我的孩子!我沒上過妳啊!」我也跟她大聲起來,說完,趁全場面面相覷,我趕緊奪門而出。

盛夏的十點,這樣一天的開場真的太刺激。我騎上機車都覺得心仍怦怦跳著。過了三個紅綠燈,繁忙的台北街頭讓我冷靜下來。我看著前方機車的排氣管。心裡不禁想,但要是那真的是我的孩子呢?也許這就像我寫的光怪陸離的故事。或者,也許她像村上春樹《1Q84》的青豆,她不是透過性交而懷孕,也許是像雨夜,透過空氣蛹啊,某種神秘卻真實的力量在夢中賜給她一個美好的結晶。也許她打從心底相信,這輩子就是要跟我相遇,我們的結合,象徵著世界上真誠、純潔的愛和信念。為什麼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遇到了這麼詭異、無法理解的事情,反而會如此狼狽?我們真心不相信這樣的事情嗎?

差點說服自己。

但如果是真的呢?就算隔著距離,我們不也傷害了好多人。沒有道理隔著距離,我們不能讓別人懷孕。這一刻,就是命運對我的考驗。我究竟相信著什麼?我是否能去面對我不敢面對的傷害、破裂、醜陋、謊言、血淋淋的惡;還是我要繼續逃走,謾罵向我誠心述說故事的人是瘋婆子,是活在幻想的人。其實,我不也是活在幻想和謊言中嗎?沒有人能倖免的。

我忽然感到悲從中來。我將機車回頭,騎回店裡。她還在。她靜靜坐在桌前,眼中盈著淚,白皙的手臂從眼旁輕輕放下,在我眼中彷彿一尊千手菩薩。我默默走向她,她站了起來。我伸出手,緊緊擁抱住她。我的側臉貼著她的脖子,頭髮清甜的香氣令我平靜,她雙手也抱住了我,身體輕顫。過了一會兒,我們分開,我望著她的眼眸。

「對不起,我不該拋下我們的孩子。」我深情地說。

「啊?」她說。「可是他不是你的孩子啊,對不起,我不該這麼說。」

「不,他是我們的孩子。」

「不是!」她眼神驚恐,推開了我。「他不是你的孩子。」

「妳為什麼要這麼說,他是我的孩子!」我朝她大吼,淚水終於從我眼中流了下來。「為什麼他不能是我的孩子?」

為什麼她不相信了。我感到腳下的世界崩毀,在那一瞬間,我已經分不清何謂真實,何謂謊言了。



我不記得的事

台北的雨有時像記憶一樣,又急又快,淋得人一身狼狽。我從小記憶不錯,記得膝蓋的傷,記得下巴的疤,記得很多微不足道的事。有時只是點點滴滴的畫面,那人的笑妍、那花蜜的氣味、那天的溫度。走在台北溼漉的街道上,我總以為記憶的字跡只會泛黃,布滿霉斑,我從沒想過字跡會真的漸漸淡去。

一直以為自己是個例外。

我有一些發誓記得的人,至今還是記得清楚。生命中也有一些苦楚,現在口中還是依稀能嚐到那刺骨的滋味。曾經覺得那些記憶是珍寶,再怎麼強烈、再怎麼難受,未來一定會像偉人說的一樣,釀成一口清醇的美酒。後來,我覺得那是債。背負在肩頭,一舉一動都束縛著自己。到了這個時期,我很羨慕記憶不好的人們。

記得什麼不記得什麼,我其實沒什麼選擇。我記得某年冬天,在一間餐廳,一群朋友共同述說著一段大學的記憶。最後,大家說出的片段都不盡相同。最有趣的是,沒有一個人記得另一個人的故事。那像是好幾條完全不相交的平行時間軸線,朝著遠方延伸,我們以為在某個切點時大家交會了,但是記憶卻狠狠地甩了每個人一個巴掌。

(當然故事也有可能是這樣的,所有人在某個時間點都從彼此的世界掉到了這個世界,然後取代了活在這個世界的我們。終於在那個餐廳,大家發現了自己其實來自另一個平行時空,所以我們的記憶才完全沒有交集。)

述說到了最後,只覺得自己活在一個陌生的地方,認識了一個陌生的自己。腦中的世界彷彿只是投射在洞穴岩壁上的光影。如果此時走出洞穴,不知道世界在自己眼中是美好,還是醜陋。

最後朋友說到了有一天表演到一半停電的事。不是演出幾百場的表演,其中一場遇上了停電。而是僅僅三天、只演三場的學生演出,在開演二十分鐘後全場斷電。他說,他只記得那天後來去了酒吧。然後呢?

記憶繞了一輪,大家都只記得在龍舌蘭shot上桌之前的事。那段神秘空白的幾個小時,好像璀燦群星中的黑洞一樣,深奧又難以捉摸。

我們之後聊了又聊,好像聊不完似的,把大學毫不放蕩、毫不揮霍的日子都惋惜了一遍。不知不覺又要面對明天的上班日(誒,你根本沒有上班,你不懂啦)。日子又要回到某個彎曲的軌道上,歪歪扭扭地向前推進。一群駝著背的頹喪青年(中年,是中年,有人指著我說),站在熱炒店還是美式漢堡店的門口,像是眷戀什麼一樣,無賴地不想回家。(也許恨不得跟彼此談場跨越時代和性別的戀愛吧)

也許時間軸偷偷交集之處,是那些我們再也不記得的那些日子。太過糾結,只好拋到腦後真實的洞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