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讓我們把細節、歷史背景放下,我想先講一個我看到的故事:
「從前有個姑娘,原本愛一個少年。少年聽父母之命娶了另一個女孩。姑娘傷心欲絕,父母帶著她拜一位道姑為師,離開這一切,讓她成為一個殺手。幾年後,姑娘學成絕世武功,但師傅在最後出了一個題目,要她下山,親手殺死那個以前愛的少年。她下了山卻遲遲無法下手。
「中途,她的父親捲入一場陰謀,差點遭人暗殺。她出手相救,並因此相識了一位異國的男子。男子有著澄明如鏡的心,儘管姑娘已封閉自己的心,但男子還是溫柔並堅定地接近她。最後,她向男子敞開心房,和他約定,她將結束這一切,隨他到異國去。
「於是,她設法解決了試圖暗殺父親的兇手,保護了家人的安全,也回到了山中,向師傅坦承自己下不了手。她違抗了師命,正當師傅要手刃大逆不道之徒,卻發現姑娘武功已超出自己,不得不放她下山。姑娘最後和異國的男子回到了他的故鄉。」
這個故事劇情完整,主角心境悲傷迷人,而且情節豐富。基本上也就是《刺客聶隱娘》的主線故事大綱。如果由另一個導演來拍,絕對可以運用很簡單的邏輯和鏡頭,拍出一部很商業,高潮迭起的武俠電影。我看這部片的時候,想起了2011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《落日車神》(Drive)*。那也是一個劇本被大量刪節的商業作品,同樣是一個劇情相當好萊塢式的、甚至更廉價、不巧妙的故事。同樣藉由一個導演,幾個明星演員,化為了一部「破格」的電影,得到評審的肯定。上述《刺客聶影娘》的故事無增無減,電影都有交代,敘事因果也很完整。最終關鍵就是「形式」(視覺、聽覺元素)。人人能否透過這樣的形式和安排,感受、理解這個故事的圓滿和美。
對於「如何看電影」(甚或「如何看小說」、「如何看譯本」、「如何聽音樂」),多數人一向吵到決裂。批評者說「我自己程度差,對不起喔」,知識分子就會恨鐵不成鋼地罵「那你怎麼不多學學,你不能亂罵」。近日有些模糊想法,但不是什麼深刻具體的體會,甚至覺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。但只要不是「斷裂的」溝通,電影有人看,有人討論應該是好的。也許,有人能因為這部片,學得更多蒙太奇和影像的語彙,那也很好。例如,一個小時半裡,沒有一個畫面是空的,因此資訊量大,節奏其實相當鮮明飛快。就算是山、水、花景,也是有在說話、有上下脈絡的意義,畫面隱晦的,片中更加入了隱約的音效和音樂輔助,和好萊塢(或所謂一般的電影)純粹告訴觀眾事情發生地點的場景空畫面截然不同。
文學和電影,或擴大至藝術,觀看的方式的確是需要後天的學習,它就像一種語言,打通了就能看到另一個世界了。想不想看那個世界,其實是緣分,我也不能逼所有人學英文、日文。不懂英文、日文的人亂罵說「這段文字亂七八糟、不倫不類,為什麼不說中文」,我就痛斥說「那是你看不懂,好好學語言」。事情好像不該是這個樣子。總之,語言的話,有興趣就學,沒興趣就藉別人分析、翻譯,看看不同的世界。《刺客聶影娘》只是一部電影語言的作品,另一種敘事的可能,誠如導演所說:「你希望這世界上大家拍片都像好萊塢嗎?」
[1] Every Frame a Painting分析《落日車神》(Drive)其中一項畫面技巧,有youtube中文字幕,需要的人可以開啟:
〈落日車神的四分構圖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