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唸翻譯研究所?
(以下的經驗出自個人筆譯生涯分享,不包括口譯課程、口譯訓練和口譯生涯規劃)
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。當年我已經譯了八本書,逾百萬字的翻譯經驗,有固定合作的出版社。那為什麼還要唸研究所?
當時,我比一般人幸運,有諸多學長姊可以詢問研究所讀的是什麼。在進研究所之前,我就已了解研究所的學習主軸和目標。不會抱持太多不必要的期待。來唸研究所,我不預期譯筆會精進,也不預期得到工作機會和人脈。對我來說,這並非當時我最想要的,也不是我就讀的目的。無論如何,最終,一切收獲之大,始料未及。
而且,我認為學到的是翻譯生涯最重要的一環。
我真正的收獲是來自翻譯宏觀的知識系統。我看到全世界對於「翻譯」的看法和探討,看到古往今來的翻譯演變,我理解翻譯邏輯所在,甚至各語言結構的流變。 如我們精進中文,是由閱讀古今文學經典,學習古文邏輯,駢文華麗,從詩經楚辭到詩詞曲賦。我們學習寫作和創造,會讀中外經典文學,讓異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互映。這再自然不過了。
翻譯也是如此。
譯筆意外精進了。我想這道理類似「文史不分家」的概念。知識、閱讀和人與人的交流,不斷生產「無形的收獲」,豐富語言的概念,影響翻譯的選擇。
另外,讀得多了,理解得多了,心胸也開闊多了。當了解台灣翻譯史、翻譯環境和社會脈絡,對於現代許多現象、討論,人與人之間的觀念衝突也就覺得不難理解了。身為台灣譯者,也更了解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定位。
這是光靠工作學不到的事。
以上,就是翻譯所給我的。為什麼要唸翻譯所?這對我來說,從來不是個問題。這只是一條和工作並行的路。我算劈了三年的腿。
可是最後,我卻得到好多好多答案。因為這是一路告訴你「why」的地方。
重點整理:1. 譯筆不一定精進。2. 不一定會得到人脈和工作,只會認識朋友。3. 對翻譯理論、語言、社會和歷史沒興趣,只把翻譯當工作的人不適合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