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錢途末路》和我




《錢途末路》是我的第十本作品。

汲汲營營短時間內,經歷工具書、怪小說和2011少女年( 一連串青少女小說)之後,總算回來譯嚴肅的小說作品。這本書也是翻譯至今最費功的一本。


其實,追本溯源,全因此小說的翻譯是以英文版為基準。坊間我所知的瑞典文譯者屈指可數,就連《龍紋身的女孩》譯者顏湘如,實際上也是法英雙聲譯者。翻譯界討論英文霸權對全球的影響已行之有年,其中美版編輯和出版壟斷問題也經常浮上檯面。當然,這種事有功也有過。目前不知有多少小說經過美國編輯之手後,變得更通順、更合大眾口味,獲得商業的成功。但非英美的文化,亦歷經忽略和糟蹋。

書沉甸甸拿在手中時,不得不說,自己對於英文霸權總有點不是滋味。於是,吃力不討好的我便著手利用google translate(谷歌翻譯,以下簡稱GT)、wiktionary、及瑞英網路字典之助,仔細對照了瑞典文文本。對於對GT不熟悉的人來說,GT的品質是毫不可信的。但事實上,GT在歐美語言之間轉換時,其實有一定的可讀性。為求理解正確,我另外也找來了西文版Dinero fácil,和原文及英文版比對,降低誤解的可能性。除此之外,在英文版編輯過程時,中文版亦已開始著手翻譯,因此手邊初時的檔案是美版編輯草稿,上面略附美版譯者和編輯之間對英譯字句的討論。

雖然相當努力,之間可能會造成的翻譯問題和風險,自然不在話下。

那段時間,我在英、西、瑞典版本、GT、wiktionary、瑞英字典、西英字典打轉。

幸而,仍有一些值得慶幸的事。台灣人民對於異文化接受度相當高,對於文字、文法異質性接受度也相當高。故事性才是讀者最主要的考量,看小說就是要好看。因此,這樣的處理對市場不會有舉足輕重的衝擊,編輯老友亦只關心:「你不要太辛苦就好。」

成果為何呢?

刪節部分,美版全書僅六十章,瑞典原版有六十一章,我把刪去的章節補了回來;瑞典的文化物,能保留、不影響閱讀的部分,也盡量保留下來了。例如,美版中的GQ雜誌,換回了瑞典時尚雜誌Cafe。諸如此類的小地方不說,在保留瑞典文化同時,整本書也會突顯出「瑞典受美國文化影響之鉅」的文化特色。並在某些地方也望能保留作者原本的敘事樣貌和修辭。而非在語言本地化、歸化處理下,消弭了其中衝突,只能感到瑞典就是美國的錯覺。

美國部分讀者評論就覺得書中的角色和生活太美國了,毫無特色。

我的版本中,語言相當地道(也許會令人想起身邊的人),但生活和文化上,我仍希望保留一點和語言矛盾、衝突的異/特質。身在台灣,擁有如此心胸開闊的讀者,能有空間在文字中遊玩,亦是譯者的幸福。

書出一段時間後,網路上有一段討論:

「請問這本書是原文譯的還是用英文版譯的?」
「應該是英文版」
「好謝謝,那我去Amazon訂英文版」。

此時,我心底不由自主笑了。

妳/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。

6 則留言:

  1. 回覆
    1. 感謝,妳什麼時候再寫一篇像《「糾錯」是討論翻譯的理想方式嗎?》這麼精采的文章呢?

      刪除
    2. 班門弄斧啊,哪天又鼓起足夠勇氣再說

      刪除
  2. Wrote an article about this one. Many thanks for the inspiration you gave me. Cheers, Christine Sun

    http://christinesunflower.com/2013/05/22/translation-across-borders/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,我會繼續努力。妳的網誌好美!

      刪除
    2. 而且,我真的很喜歡妳下的英文標題 Translation Across Borders,標題讓想到我之前看到的這篇文章:《Border Crossings, Translating Theory: Ruth》,作者是J. Hillis Miller,文章收錄在Topographies一書中。

      單德興老師中譯的版本為〈跨越邊界:翻譯的旅行〉。

      當時,看到這篇對我於文化翻譯的啟發也很大,和妳分享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