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恩和鄭南榕

通常我如果寫不出什麼原本沒有提到的論點,我會很懶得開口。但這次看了好久都沒有人討論到喜劇文化的事情。所以我想提出這次兩個重要問題:

一、完整的笑話是什麼?
二、「open mic」是什麼樣的場合?

其他論述大都是在灰色的地帶口水戰(但也許讓眾人討論一下也是好事,畢竟是重要課題)。其實事情很簡單,就是一則本來就還在修改的笑話寫壞了,也許不尊重人或冒犯別人。喜劇演員在open mic台上自己就會感受到效果不好,回家自己就會修改或刪本了(外加反省)。當然,也可能有人會說,即使在open mic舞台上也不能出現這種失誤。真的嗎?

不然,以後open mic最後都有一個反應大會好了。國外觀眾會直接嗆表演者,爆以噓聲,甚至離席。國內觀眾害羞,就特別開個Q&A時間,有誰對哪個議題特別不舒服,現場直接跟喜劇演員反應。這似乎是個有建設性的做法。

(再三強調open mic的笑話不能流出,這很重要耶!)
(所以沒約定俗成的共識的話,以後都簽切書好啦~)

好啦,我其實只在乎未來自己的笑話會不會外流而已。

✩關於道德和場合,延伸閱讀:
《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》
喜劇「Open mic」與言論自由:「曾博恩調侃鄭南榕」從不存在

2019/8/10 增加補充:

瀏覽網路時,看到一個說法,大意是說:「喜劇演員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的一員,作品必須經過謹慎反思,賦予言論背後的價值和核心,這也能進一步成為作品受到質疑時的辯駁。所以這次事件,若以喜劇文化、open mic性質和地獄哏來當藉口,都是代表喜劇演員對表演藝術工作了解不夠深、不夠尊重。」

其實是滿有道理的,我也認同所有人表演之前必須探索個人藝術創作核心,並為藝術作品負全責。

但根據我對喜劇圈的了解,我依舊認為open mic演出,其實不算是嚴格的「表演」,而是喜劇演員進行反思和創作的過程,也是探索言論核心的最佳場域,這的確也跟喜劇文化有關。每個喜劇演員需要「回饋」來探索笑話的本質。如果說,台灣不接受open mic的「言論安全區域」,認為不論在世上任何舞台都不能出現「失誤、偏差言論」(即使用意是在黑暗中摸索社會共通的語言疆界),那單口喜劇在台灣的門檻大概比眾人想像來得更高,如此而已。

唉,不過其實在台灣,喜劇圈人數太少,規模和論述還未成形。幼苗期發展的玩意兒,倒也不用忙著拉到多高、多深奧。多講講生活,逗大家笑就好了(自我道德審查中……)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